1. 襄阳邮轮
1、古隆中
隆中也称古隆中,是湖北十佳景区,也是襄阳市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距襄阳城西约20里。明代就已形成“隆中十景”。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重修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观星台、棋盘石等众多景点。
2、仲宣楼
仲宣楼是为纪念“建安七子”之首王粲而修建的。整个仲宣楼高17米,总面积650平方米,悬挂沈鹏等名家题写的“仲宣楼”等8幅匾联。楼内有壁画石刻建安七子图。可分为城墙、城台和主体楼三大部分。
3、夫人城
东晋时梁州刺史朱序镇襄阳时,前秦苻丕来攻,序母韩夫人登城巡视,见西北角城垣防守薄弱,遂领女婢及城内妇女于此斜筑新城一段,后此角果被攻破,幸赖新筑之城垣,方击退攻城之敌,因称此段城垣为夫人城。明初在此扩建子城。长24.6米,宽23.4米,上嵌石匾,镌“夫人城”三字,下嵌古碑数通,其中同治年间(1862~1874)树立的石碑,上刻有“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等字样。
4、鹿门寺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鹿门寺位于襄阳城南约15千米处东津镇鹿门山,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是汉唐以来的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建武年间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因神道口刻有二石鹿,俗称鹿门庙。西晋改名为万寿禅寺,唐复名鹿门寺。汉末名士庞德公、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皆栖隐于此。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在此建“三高祠”,并供其像,以示纪念。明末毁于火,清初以来,屡有修废。保存有石鹿、龙头喷泉、瀑雨池、天井、大殿等古建筑和碑刻。
5、昭明台
昭明台又名山南东道楼,位于襄阳城中心,跨北街西南而建。青砖筑台,中以条石拱砌洞,洞高4.5米,宽3.5米,台上建5开间重檐歇山顶式楼,高约15米,东西各建横屋4间,西南有鼓楼、钟楼各一。
6、古城墙
襄阳城墙位于襄阳市襄城区境内,起初筑于汉初,略呈正方形。城垣周长7.6千米,平均高8米,宽10米左右,用土层层夯筑,外用大块青砖垒砌。
2. 襄阳坐船夜游
夜游营业时间:17:00—22:00
日间售票时间:08:00—16:00
夜游售票时间:17:00—21:00
每周一因景区设备维护夜游停演,如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请大家按规定时间进行游览哦~
3. 襄阳船票
宜昌市到海口
1、先到武汉,坐武汉—海口的飞机可到海口美兰机场
2、先到武汉,坐T202(全程是北京西—三亚)武昌—海口的火车可到海口火车站(火车轮渡过琼州海峡)。
3、在宜昌做1474(全程是襄樊—湛江)宜昌—湛江的火车,到湛江后坐湛江—海安的大巴(只要两个小时)到海安,然后坐船到海口新港(只要一个半小时)。
宜昌市到三亚
可以先坐或者到广州,再从广州坐或者去海口,从海口到三亚希望对你有帮助
4. 襄阳游轮坐一次多少钱
鱼梁洲在襄阳东南方,是由汉江和唐白河交汇处形成的一块冲积沙洲面积20平方公里左右,这沙洲,先前有河南人在哪里搭棚生活,70年代末,政府唐伯河出口,建了一座桥,随后,政府计划开发,成立了独立的鱼梁洲管理委员会,允许开发商在哪里开放,形成了几个居民区2002年,这里房子600左右一平米吸引了一部分人,慢慢那里才有了人气。有水上乐园,学校,后来,人口控制迁入,定位旅游开发区。
最近几年,外商投资拟建成襄阳最大的襄阳中心公园。沿江大道已完成,每天早上,樊城人民都来到这里锻炼,人气旺。这里空气好,无杂音,适宜运动,野炊,自行车赛等。
5. 襄阳汉江邮轮
长江游船时间线路:
1线:夜游长江航线(汉口粤汉码头)
游船线路:汉口粤汉码头(启航)——汉口江滩——武汉客运港(106舰艇、303舰艇)——江汉关——龙王庙——中国角(两江交汇)——晴川桥——晴川阁(禹功矶)——长江一桥(过桥)——汉阳锦绣长江——鹦鹉洲大桥(不过桥、调头)——武昌造船厂——黄鹤楼——武昌江滩——月亮湾水城(调头)——汉口粤汉码头(靠泊)。
游船票价:155元/人(含晚餐、1小时),100元/人(不含晚餐、1小时)
上船地址:汉口粤汉码头
开船时间:19:00、19:30、20:00、20:30、21:00、21:30
下船地址:汉口粤汉码头
2线:夜游长江航线(武昌红巷码头)
游船线路:武昌红巷码头(启航)——黄鹤楼——长江大桥——武昌造船厂——世贸锦绣长江——龟山电视塔——晴川阁——晴川桥——中国角(南岸嘴)——两江交汇——龙王庙——武汉关钟楼——106西安舰——303潜水舰——武汉客运港——汉口江滩——粤汉码头——武昌江滩——武昌红巷码头(靠泊)。
游船票价:155元/人(含晚餐、1小时),100元/人(不含晚餐、1小时)
上船地址:武昌红巷码头
开船时间:19:30、20:00、20:50
下船地址:武昌红巷码头
6. 襄阳轮渡到达哪些地方
《明史》是一部记载明王朝(1368——1644)历史的纪传体通史,共三百三十二卷。特辑录、编校其中有关泸州的主要史料,而明史里面记录了多少与泸州相关的事情呢?根据前人史料整理发觉内容还不少,很多历史情况可能今天的泸州人都不太清楚,历史的有趣在于它在不经意间让你感叹原来如此,既然要给大家普及泸州历史文化,那么就从明朝打开一个天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五六百年前泸州的那些在历史上被记录的往事吧。
明玉珍大夏国丞相刘桢事略
刘桢,字维周,泸州人。元进土。尝为大名路经历,弃官家居。元至正十八年,明玉珍之攻重庆也,道泸,部将刘泽民荐之。玉珍往,与语大悦,即日延至舟中,尊礼备至。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与陈友谅断绝关系,命部将莫仁寿驻守夔门,不与相通,至正二十一年十月,明玉珍)自立为陇蜀王,以刘桢为参谋,立徐寿辉庙于重庆城南,四时致祭,并追尊他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次年,桢屏人说日:“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土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明玉珍就同意了,把这个想法告诉大家,以至正二十二(三)年春(正月朔)僭即皇帝位于重庆,国号(大)夏,建元天统。
立妻彭氏为皇后,子升为太子。效周制,设六卿,以刘桢为宗伯。分蜀地为八道,更置府州县官名,蜀兵视诸国为弱,胜兵不满万人。明玉珍这个人虽然没有什么深谋大略,但是他并不是骄奢淫逸,人还算好学和礼贤下士。登基后,设国子监,教公卿子弟,设提举司教授,建社稷宗庙,求雅乐,开进士科,定赋税,以十分取一。这样就让当时的蜀地老百姓比较满意了,其实这些计策,都是泸州人刘桢替他策划的。
到了至正二十六年,右丞相万胜既死,刘桢为右丞相,可惜只当了三年就呜呼哀哉了,今天想象一下,刘桢假如不早亡,明朝会不会出现另外一个局面,当然历史不能假设,或许刘也比不得诸葛亮,况且诸葛亮还出师未捷身先死呢。这就他们的宿命吧。
张献忠在泸州吃瘪
曾经被历史描述成魔王的张献忠,在泸州可没有吃到好果子,明史记载,崇祯十三年十二月,张献忠陷泸州,其地三面受阻.,惟今天泸县的立石镇,当时叫立石站可北走。
南明大臣,明末诗人万元吉以贼(作为明朝自然把张献忠之流当作叛贼)居绝地,将遣大兵南捣老巢,而伏兵旁塞玉蟾寺(今日泸县玉蟾山附近),逼迫张的军队北窜永川,逆而击之,可尽殄。永川知县已先,城中止丞簿一二人。猛如虎觅向导不可得,夜宿西关空舍。及抵立石,可惜张献忠已先渡宜宾南溪返走了。
张献忠陷泸州而北,贺人龙(陕西米脂县北菜地峁(今属李家站乡)人,万历年间武进士,初以守备官隶于延绥镇巡抚洪承畴麾下。崇祯年间,参与镇压农民起义,作战悍勇,人呼"贺疯子"。)屯小市厢隔一水不击。
但是当时,杨嗣昌(中国明朝后期大臣、诗人。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杨鹤之子)闻张献忠入川,进驻重庆。拟令诸将尽赴泸州追贼,并没有按照贺疯子的计策。张献忠复渡南溪,诸将乃尽从泸州逐后尘。张又折而东返,归路尽空,不可复遏,嗣昌始悔不用元吉言。
到了十七年八月,张献忠已据全蜀。清顺治二年四月,樊一蘅(字君带,四川宜宾人,进士,天启元年自安义调补建昌县令。 寻调襄阳,坠祠祭主事,调吏部掌选官至宁夏巡抚,川陕总督。)乃命杨展、马应试取嘉定、邛、眉,故总兵官贾连登及其中军杨维栋取资、简,侯天锡、高明佐取泸州,李占春、于大海守忠、涪。……五月樊一蘅乃自古蔺州移驻纳溪,居中调度,与督师王应熊会泸州,檄诸路克期并进,(张)献忠颇惧……——至此川内形势逐渐趋好。
曹甫事略
(曹甫(?-1511), 明朝正德年间江津农民暴动领袖人物。)
正德四年林俊起抚四川。遂移师击在泸州农民暴动领袖曹甫,且遣人招安,这个曹甫假装同意,使弟琯劫如故。指挥季荫斩琯首,曹则移江津,分七营,准备攻重庆。
曹甫军勇猛出击,攻破江津,杀死吴景。义军分扎七营,军威严整,准备进攻重庆。四川巡抚林俊急调酉阳、播州(今贵州遵义)之军围剿。义军四面埋伏,击毙明军指挥汪迁,挫败官军凶焰。
起义军取得大胜,放松警惕,春节时饮酒狂欢,官军乘机包围江津城,四面纵火。经过激战,曹甫牺牲,800义军被屠杀。余部突出重围,坚持战斗至1514年。
明代山都掌蛮最后的古川南人
明代四川有一支叫都掌蛮的少数民族,生活在今宜宾、兴文(1573年前因都掌人缘故称戎县,曾省吾平蛮后改现名)、珙县一带,崇尚武风,喜好铜鼓,族中有人病故,全族往往将其棺木悬挂在悬崖峭壁之上,称为悬棺葬;墓葬旁边,还有一些斑驳的岩画,这些岩画以醒目的方式记载下都掌蛮对于世界的独特感受,他们将历史雕刻在悬崖上,一组岩画其实就是一部史诗。
程信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今日宜宾)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转战六日,破龙背、豹尾诸寨七百五十余。明军至大坝,焚寨一千四百五十。前后斩首四千五百余人还多,俘获无数。按诸九姓不奉化者迁泸州卫,于渡船铺增置关堡。
到了隆庆中,都掌蛮为乱,……万历改元,命刘显大征,诏郭成充为事官,为之副。先登九丝,生絷阿大。
三月,(官军十四万)毕集叙州,诱执阿苟,攻拔凌霄,进逼都都寨。攻破了土寨六十余,获贼魁首三十六,俘虏斩四千六百,拓地四百余里,得当年南蛮诸葛铜鼓九十三面,传说十诸葛亮擒拿孟获时候制的,这个时候明军相信他们的鼓失,则蛮运就终结了。
明王朝将都掌蛮视为心腹大患,不惜十二次动用大军征讨,前后大小数百战,非置都掌蛮于死地不可;明万历之后,昔日威风凛凛的都掌蛮神秘消失,族中勇士大多战死沙场,侥幸逃脱的隐姓埋名,
今天历史记载都掌蛮者,居叙州戎县,介高、珙、筠连、长宁、江安、纳溪六县间,古泸戎也。也如古川南人消失了。
明代泸州记录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今天列举只是一小部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些明史,或许你能发现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