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被游轮吞掉(潜艇被击中)

E邮轮网 2023-02-26 19:20 编辑:admin 236阅读

1. 潜艇被击中

战列舰,那玩意动辄四、五万吨大排水量的庞然大物,有厚重装甲防护,更有大口径舰炮,一发炮弹就有一吨有余,爆炸威力惊人,一发就能弄出个大窟窿,对手非沉即伤,可谓一发销魂。

但要搞沉战列舰,也确实不太容易,得花费宝贵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付出巨大的代价,尽管战列舰有金刚护体,但也并非打不沉,号称“永不沉没”的日海军联合舰队旗舰,排水量高达7万余吨的大和号战列舰,遭样被美海军弄到海底喂鱼去了。

(英“尊严”号战列舰)

对于战列舰而言,海底悄无声息游来游去逛来逛去的潜艇,可谓水下致命杀手,能悄悄地跟踪目标,而目标尽管有探海声呐,但声呐因受海洋背景噪音干扰,不一定就能精确定位潜艇。

潜艇说不定早就发现水面大型目标了,特别是战列舰,目标实在是太大了,说不定数十公里外,就被潜艇盯上了。

根据可查考的资料,历史上被潜艇击沉的战列舰,大都发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除此时间段,没有潜艇击沉战列舰的纪录。

(日金刚号战列舰)

一战时期,1914年12月,英海军B11号潜艇,在达达尼尔海峡,击沉了土耳其陈旧的满排不足1万吨的“梅苏迪耶”号战列舰,其实,此舰称作铁甲舰,可能更适合。

1915年5月,德国U-21潜艇,在加利波利沿海将英海军“尊严”号战列舰送入了海底。

二战期间,1939年10月14日,德国U-47潜艇,在位于斯卡帕湾的英国海军基地,用鱼雷打击了皇家海军的“王橡”号战列舰。

1941年11月25日,英海军巴勒姆号战列舰遂行支援护航任务,在北非昔兰尼加附近的地中海,被突破外围警戒的德国U-331号潜艇发射的3枚鱼雷击中爆炸沉没。

(英巴勒姆号战列舰)

在1904年-1905年对俄作战中,有出色表现的排水量15200吨级朝日号战列舰,1921年,被重新定级为海岸防御舰,1923年,成为一艘修理舰,1942年5月26日,南中国海被美国潜艇鲑鱼号的鱼雷击沉。

1944年11月21日,日海军联合舰队的战列舰“金刚”号,由南洋回到内地的途中,遭到美海军潜艇海狮号的攻击,舰体被命中多枚鱼雷而沉没于台湾海峡。

2. 潜艇被击中后如何自救

1,如果故障不影响水下航行安全,属于小故障,虽然修不好,可以暂不修理,待回港后修理,必要时可上浮,以水面状态返航;

2,如果影响水下航行安全,第一反应是紧急上浮,因为水上是较安全的,如不影响航行可以自航返回,如果较严重也可以向指挥部求救,等待救援;如果水面有敌情,则要听从艇长的临时决定或执行出海前事先规定好的行动。

3,如果水下故障后无法上浮,应弃艇组织自救逃生,

3. 潜艇被击中后上浮

潜艇要上浮才能完成充电的原因:水面上用柴油机来驱动,同时给电池充电。

1、因为柴油机是通过柴油燃烧产生的动力来驱动。柴油燃烧需要空气。

2、如果在水下使用柴油,会瞬间消耗掉密闭的潜艇内部空间的空气,造成成员窒息死亡。 中国曾经有个潜艇就是因为潜望镜深度上发动柴油机,但是伸出海面外的空气管由于进水而自动关闭,柴油机启动时消耗掉了潜艇内的空气,导致艇上成员全部牺牲。

3、柴油机给电池充满电后,就会关闭。然后再下沉,在水面下用电池驱动马达来潜行。 核潜艇出现后,潜艇就不用再上浮来充电了。 拓展:近年来,世界各国又开始发展一种AIP系统运用在潜艇上。就是不依赖空气的推进装置。 目前已经有些AIP技术比较成熟,并成功运用在了潜艇上。这些潜艇就已经不需要上浮充电了。

4. 潜艇击杀潜艇

第一次遇险——遭遇角鲨:潜艇航行到太平洋时,在海底森林进行一场狩猎,遇到一对角鲨。全体人员伏倒在地,角鲨视力不好,没看到他们,逃过一劫。

第二次遇险——搁浅:潜艇在驶进波罗阿尔岛的时候,意外触礁搁浅,借助五天后太平洋的涨潮,返回海洋。

第三次遇险——土著人围攻:潜艇搁浅后,船上的人到附近陆地觅食休憩,遭到土著人围攻。船长给潜艇的铁扶梯通了电,土著人无法登上潜艇,他们遭到电击后纷纷逃跑。

第四次遇险——与鲨鱼搏斗:潜艇航行到印度洋时,到锡兰采珠场参观,为了救被鲨鱼攻击的印度采珠人,尼摩船长与鲨鱼搏斗。在危难关头,尼德·兰一叉刺中鲨鱼要害,将其杀死,救了尼摩船长。

第五次遇险——击杀儒艮:潜艇航行到红海(阿拉伯海底隧道)时,在捉捕儒艮时被报复,小艇差点被儒艮掀翻。尼德·兰抱住艏柱,用鱼叉刺中了儒艮的心脏。

第六次遇险——冰山封路:潜艇航行到南极海域时,在南极圈遭遇冰山封路。潜艇潜到更深的水层去,选择从冰山底下穿过去。

第七次遇险——缺氧:在南极点,遭到浮冰围困,潜艇再次搁浅,众人面临缺氧危险。众人轮流凿冰,并用沸腾的开水喷射冰,最后撞开冰层。

第八次遇险——章鱼袭击:潜艇航行到大西洋(朝合恩角开去)时,遭到章鱼袭击,艇员集体用斧头与章鱼肉搏,最后牺牲一名艇员,击退章鱼。

第九次遇险——战舰攻击:参观复仇者号的坟墓时,遇到了一艘战舰的攻击。尼摩船长下令用诺第留斯号攻击战舰底部,击沉了战舰。

第十次遇险——卷入大漩流:潜艇航行到北冰洋(挪威西海岸海域)时,阿龙纳斯教授、尼德·兰和康塞尔准备从艇上逃跑时,遭遇迈尔海峡的大漩流。三人被漩流抛人水中,被渔民救起。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具有反抗精神的战士形象,表现了他们的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艺术特色归纳

1、构思巧妙,情节惊险。主人公先后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感人的场面让人难忘,恐怖的场面同样让人触目惊心,甚至更刺激人的神经,以至于读过之后还念念不忘,好像身临其境。

2、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5. 潜艇被击中没有人能活着

是的,活着回来的。他曾执导过《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多部卖座影片的导演乘坐一艘特制的潜水艇,在当地时间26日成功下潜至水深近7英里的海底。

卡梅隆计划花6个小时来探索马里亚纳海沟并对其进行拍摄。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全长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

卡梅隆到达水深35756英尺(约10898.43米)的海底花费了两个多小时。“各系统运行正常,”这是卡梅隆在抵达海底后所说的第一句话。

自此,卡梅隆成为人类历史第三位下潜至海洋最深处的探险家,同时也是单独下潜第一人,还是第一位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进行实地探测的人。

6. 潜艇被击中里面的人能活吗

会,鲨鱼在交配季节里,雄鲨如认为潜艇闯了自己的水域时有可能对潜艇发起攻击。但在自然界生物对对方的大小和声音一般都比较敏感,因此对潜艇这个轰然而来的庞然大物进攻并不常见。国外的科学考察潜艇曾数次因鲨鱼进攻受损而被迫上浮。

7. 潜艇被击沉

因为艇长去上厕所,上完后发现马桶不工作了。于是就叫了技师过来修理。之后技师可能是出于紧张开错了阀门。海水顺着管道冲进厕所。此时潜艇的位置是水下100英尺。很快前部舱室都存水了,最要命的是厕所建立在蓄电池舱上,然后蓄电池舱也浸水了。蓄电池泡水后释放出了高浓度氯气。这种氯气是有毒性的。之后潜艇只能上浮。上浮后没多久英军就过来了,最后只能弃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