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最早的游轮(德国最早的游轮是哪一艘)

E邮轮网 2023-03-03 19:50 编辑:admin 113阅读

1. 德国最早的游轮是哪一艘

目前全球能够制造大型邮轮的国家仅有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四个国家。

建造大型邮轮是一项极为庞大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一艘大型邮轮由约2500万个零件组成,是C919大飞机的5倍,是复兴号高铁的13倍,涉及的核心供应商就有几百家,全部供应商更是有几千家,堪称比建造航母还要复杂。

2. 德国豪华游轮

答:欧洲最佳邮轮旅游攻略如下:

目前市面上游轮产品众多,仅欧洲地区,就有几十家游轮公司的产品可供选择。

1,选大的游轮

大船是指载客量在2000人以上的邮轮,小船一般是指载客量在1000人之下的邮轮。

选择游轮旅行,首先要看的就是游轮的大小,一方面,游轮越大,载客越多,费用就会越划算。更重要的是,大型游轮的安全系数相对小型游轮更高,遇到风浪会更平稳,和选择大型飞机出行是一个道理,遇到气流时大型飞机和中小型飞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你上了巨型邮轮,你会觉得自己来到了一个小型城市一样,这里有饭店,娱乐设施,有休闲场所,有免税商店,电影院赌场等等。总而言之,能在一个高度化旅游城市能找到的东西在巨型邮轮上几乎全都有。

而小型邮轮的搭乘体验,就像是你来到了一个小乡村,或者是回到了自己的阔别十几年的家乡一样,一切的设施都原始而质朴。而且,如果遇上风暴等恶略天气,小型邮轮的颠簸感非常强。

2,选择好的游轮航线和时间

对于第一次体验游轮的乘客来说,不建议选择长距离游轮旅行,3-4天游轮旅行就已足够,虽说游轮的舒适性和体验性是可以保证的,但是对于初次体验游轮旅行的个人来说,开始适应的过程也很重要。3-4天的航行足以满足初次体验乘客的需求,并且价格也划算,当确定自己真正喜欢游轮这种出行方式后再选择长途游轮,否则只能是费钱不讨好啊。

3-4天的航线在欧洲地区,推荐乘坐波罗的海游轮,也许你去过法国瑞士意大利热门旅行目的地,欧洲小城也不容错过,某方面来说,小城市才是体验欧洲人生活的最好方式,波罗的海沿岸爱沙尼亚,充满浓郁的中世纪欧洲风情,芬兰是典型的北欧风光,钟情北欧简约风格的人一定要去看看,瑞典圣诞节期间的圣诞市场和地铁,可以让你看到一个真实的欧洲。

3,选择游轮提供的服务

美食和娱乐几乎是每个游轮的标配,虽然大部分游轮公司都尽力提高这两方面的配备,丰富乘客的旅行体验,单实际上内容都是大同小异,无外乎歌舞,影院,泳池,美酒。除了这些标配之外,我个人感觉,其实一些细节性的服务更能打动人,比如游轮上的语言,因为国际豪华邮轮,主要以英文为主来介绍船上须知、菜单、每日活动表、船上设施等等,包括船员基本都是外国人,如果欧洲游轮上能提供中文服务,对于国人来说简直太棒了,很多主打高端豪华国际范儿的游轮上还是需要用英文沟通,北欧游轮团上的安娜塔西亚公主号有中文服务,算是旅途的一点小幸运。

4、选择合适的游轮旅行的费用

在各大邮轮公司的宣传单上,“豪华邮轮”的字眼简直满天飞,诸如海上浮动的五星级酒店 、尽享全球美食,“豪华”似乎与“邮轮”从来就是捆绑在一起的,事实上,即便是10万吨级的超豪华邮轮,舱房以酒店标准评判,也不过三星级上下。伴随高端豪华感觉的往往是高昂的费用,给人一种游轮都是有钱人才能消费的误解。

实际上,游轮旅行和其他旅行一样,可以根据个人经济能力进行选择。经济能力好的人可以选择豪华游轮,私人游艇。对于只是想简单体验游轮旅行的人,一趟高性价比的旅行是最重要的,能以最合理的价钱享受最好的服务,应该是每个人的追求。

以安娜塔西亚公主号游轮为例,每年12月塔林—圣彼得堡—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航线,单人费用仅需7500元/人(此价格为4天游轮行+7天德国瑞典丹麦陆地行费用),折合下来游轮费用不足2000元,给游客安排的还是海景房,在市面内舱房均突破2000的情况下,这样的游轮旅行,性价比是非常高的。

5、看好游轮代理公司的资质

去欧洲旅行,如果您想坐游轮,一般是需要通过有代理资质的旅行社来预订。虽然邮轮公司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但一般情况下客人无法自己在网上预订船票,有的邮轮公司在国内外虽然设有呼叫中心,但也不提供预订服务,也要通过代理旅行社预订。选择有资质的旅行社订购游轮票务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你初次去欧洲感觉语言水平有限,担心看不懂英文而被旅行社忽悠,建议找靠谱的华人旅行社预定船票,可以避免很多因为语言沟通而产生的问题。比如法国的巴黎长颈鹿,客服和司导都是在法国的华人,非常好沟通,主要是价格便宜,北欧多国11天游轮团,6450元起,全程奔驰车+游轮海景房,最低的价格享受最好的旅行。

3. 德国 邮轮

狮子星号邮轮 德国建造, 1998 年初次启航 排水量约 75,338 公吨。

4. 德国最早的游轮是哪一艘船

大型豪华邮轮也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建造的船舶种类之一,被称为“造船皇冠上的明珠”,和LNG船、大型航母并称为世界三大最难建造的船舶。大型豪华邮轮的建造发展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与制造实力,目前仅有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欧洲四国具备大型豪华邮轮建造能力。

5. 德国轮船

是乙烯运输船(LEG船)通常被认为是各种液化气运输船中最复杂的一种,几乎能够运送大多数的燃气货物,并能够运送处于常压沸点温度下 (-104°C)的乙烯。

这些运载船采用了含镍5%且做有保温层的镍钢货舱,可用于运送温度在 -104°C至 +80°C之间、最高压力为4bar且最大比重为1.8的大多数液化气货物。

6. 一战前德国邮轮

1915年4月10日,英国远征军首先试图进攻的目标是一个叫新沙佩勒的村庄。在战争的这个阶段,战壕防线还非常落后,英军能够集结足够数量的大炮攻克敌军的战壕并进行占领。不过,随后发生了什么事呢?德军的预备队乘火车抵达了另一条防线,而英军的预备队却是步行赶到前线,而且每个人还携带着60磅重的装备——相当于一个很重的箱子。骑兵的行进速度倒是在预料之中,只是又阻塞了道路。英军的大炮无法击中德军的新防线,而步兵已疲惫不堪,接下来的进攻因此失败。

在5月,同样的情况又多次上演,都没有取得最初那样的成功。不过,在那时,志愿兵已成批成批地赶来。在9月,英军与法军协同行动,酝酿了新的更大规模的进攻。在矿业城市卢斯,英军甚至释放了毒气。但正如格雷夫斯对结果所做的描述一样,这是一次可耻且可笑的失败——每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阶段士兵们都要记取英国式的无知和错误。毒气要从钢瓶里放出来,可扭开钢瓶螺丝的扳手尺寸却不对。而且,管理化学药品的教员们对毒气知之甚少,他们痛恨士兵们的所作所为。

军人们对不知所措的教员们又太不尊重。问题都解决好了,风向又出了偏差,但指挥官已下令释放毒气,结果毒气反过来吹向了英军。小城卢斯被德军占领,但有两支英军预备师还停留距卢斯很远的地方,他们或踩着交通壕的板道,或沿着挤满马车、大炮和不得不避让的骑兵,急速前往卢斯。他们到得太晚了,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遭到进一步的屠杀。但卢斯战役至少让英军更换了指挥官,道格拉斯·黑格爵士取代了约翰·弗兰奇爵士。

一方面是因为弗兰奇爵士已名声扫地;另一方面因为连国王都会听取黑格爵士的意见,而且他在1914的表现确实卓有成效。与英军相比,法军在香槟地区发起的攻击更加有效。这是因为在9月25日,法军在火炮方面有着较大优势,而且当时德军的防御非常低效,这种情况成就了法军的一次突破,甚至缴获了200门大炮,这可是巨大的收获。法军预备队还前行打开了一个缺口。但他们不得不再次面对一些问题,德国防卫部队已乘火车赶到,并已勘察了新的防线。

接下来的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是:这个纵横交错的战场,早已被大炮击得千疮百孔,弹坑中时不时积满了雨水和死尸。法国军队的生命力正在慢慢衰竭。哈布斯堡帝国的生命力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尽管不是成百上千的士兵因战斗伤亡而是被俘。当时光迈入1915年,奥军沿着喀尔巴阡山一线驻扎,希望能够守住众多山口,不过,普热梅希尔要塞在撤退中已被放弃,那里有12万人留守,物资只能维持到3月底。如果局势和其他地方一样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普热梅希尔就会像列日和其他要塞一样,被重型大炮攻陷,但俄国的围攻部队所拥有的武器少之又少。

这样,似乎是命中注定,“桑河上的堡垒竟然守住了”,而奥匈帝国的声誉看来也取决于它——如果它真的被攻陷,奥军的士气也就有可能崩溃,而且,众多潜在的敌人也许会受此鼓舞而介入奥匈帝国的事务。不过,从战略上来说,依赖要塞防御是一个低级错误——敌人因此会熟知你必须采取的行动。当时,俄军就完全清楚奥军会有来自喀尔巴阡山脉的救援性进攻,后来还甚至出现了一支规模不太大的德军南方军团。从1月23日到3月中旬,在高山地带,奥军发起过3次进攻。

奥国官方的历史学家们对康拉德的好感有时会造成对真相的隐瞒,但对这几次攻击,他们还是会认为这是“残忍的愚蠢行为”。参与进攻的官兵都被冻死,子弹要么埋进了雪里,要么打在冰面上四处乱跳,而步枪只有在火堆加温后才能发射。在这些战斗中,大约有80万人丧生,其中3/4因患病而死掉,逃兵成了一个严重问题。此外,奥军也担心许多斯拉夫人组成的部队,尤其是鲁塞尼亚人(即奥匈帝国统治下的乌克兰人)或捷克人并不可靠,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布拉格军团甚至因此而被遣散。

德军方面倒是取得了较大成功。在11月,兴登堡已获得了“东线最高指挥官”的头衔(缩写为“Oberost”)。他的部队从开始时的20个师,扩容到40个师,人数增长到两倍。不过在当时,鲁登道夫和法金汉之间发生了争执,法金汉对鲁登道夫深得人心感到愤慨,并认为他的计划野心过大。但是,奥匈帝国面临的危机迫使法金汉派遣4支新组建的集团军前往俄军前线。2月初,这些德军从普鲁士边界对东南方向的俄军发起进攻,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马祖里湖区战役”。

在厚厚的雪地里,德军展现出了他们非凡的作战技术,他们击败了一支正在列队准备进攻的俄军。突袭了另一支俄军,造成它的指挥官,一位70岁的老人精神崩溃,逃往科夫诺要塞(他后来被处以15年的劳役)。还有一支俄国集团军被围困在丛林中,虽然战斗的规模小于坦能堡战役。此后,双方的相互攻击又在波兰和东普鲁士边界展开。而所有进攻都表明法金汉是正确的,鲁登道夫的计划确实过于雄心勃勃。要不是俄军惊人的无知和愚蠢,以及不断犯错,德军肯定会付出极高的代价才能获得可能出现的任何进展。

无论如何,当时的奥匈帝国需要直接援助。3月22日,普热梅希尔要塞守军投降,这样,得以抽身的俄军被用来进攻喀尔巴阡山脉的各个山口,并直逼匈牙利大平原。甚至在布达佩斯,人们都能感受到恐惧。在4月初的复活节那天,贝基斯德军(即德军第38预备队),在德军最有能力的将军之一格奥尔格·冯·德·马尔维茨的率领下,已经避开了直接危险。但很显然的是,如果不采取实质性行动,事态只会变得更加糟糕。对德奥来说,还有一个危险在显现出来,即意大利可能参战,每个人都认为这才是致命的危险。奥匈帝国能够三线作战吗?

甚至有可能的是,如果罗马尼亚也参战,那奥匈帝国能够四线作战吗?这两个国家都是新兴国家,因为哈布斯堡帝国有着大量的意大利人和罗马尼亚人,它们还没有完成统一。意大利人想更上一层楼,他们从亚得里亚海的角度考虑南斯拉夫的土地,他们也在考虑以牺牲土耳其为代价建立一个地中海帝国,同时还想得到5 000万英镑的便宜贷款。与此同时,他们又非常害怕德国。不过,奥匈帝国的危机和英法联军登陆加利波利半岛减轻了这种恐惧。

1915年4月26日,意大利与协约国集团签订了一个《伦敦条约》,保证参战。参战决定获得了意大利议会的通过,但并没有得到广泛和热烈的响应。5月23日,意大利驻维也纳大使把宣战书呈交给了奥匈政府。从理论上说,这本来意味着奥匈帝国的终结,但地理条件帮了大忙。两国边界地带群山起伏,只有港口城市的里雅斯特东北部有20英里宽的平地,这个港口是意大利参战要夺取的主要目标。但这个地段属于喀斯特地貌的燧石区,寸草不生,难挖战壕。

即便是奥地利人临时拼凑组建起来的部队也能设法阻挡住敌人最初的进攻。对许多斯拉夫人来说,意大利参战非但没有摧毁奥匈帝国,反而给战争提供了一个新的作战地点,捷克军团后来得以重建,正是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曾在意大利战线上表现非常出色。此外,法金汉由于意大利参战而取得了东线战争中的最重大的一次胜利。法金汉主要关心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劝说俄国放弃战争。为此,他需要一些证据来告诉俄国,它永远也不可能赢得战争。

第二件事情是劝说奥匈帝国的人们为了阻止意大利参战,就要对它做出慷慨的让步。这件事情很难完成,如果他告诉他们,为打败俄军,他打算派兵直接援助奥军,可是这样又有可能会助长他们拒绝对意大利人做出让步的想法。因此,法金汉甚至对康拉德隐瞒了准备进攻俄军的计划,德皇本人也只是在4月11日才得到通知。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战略计划——新建的第十一集团军穿过喀尔巴阡山脉北部连绵起伏的乡村,对山口中试图进攻的俄军发起攻击。

结语

到4月中旬,地面已经干透,德军完全不会重复康拉德的军队在雪地中曾经历的灾难性困境。到4月底,就是说在十多天的时间里,新组建的马肯森第十一集团军的8个师,共10万人和1000门大炮就已到达克拉科夫东部。这种铁路运送达到的成绩非同寻常,俄国人无法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