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西省黄河号旅游专列
黄河号子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歌。远古时代,人们在与大自然搏斗时发出的呼喊声;收获时,愉快地敲击石块、木棒,发出的欢呼声和歌唱声,形成了最早的中国民歌——劳动号子的雏型。
号子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既是劳动的工具,又是劳动的颂歌,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明显。
有的号子抒发了劳动者复杂的情感,有的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特点,有的则描述了民俗风貌。号子的形成与当地民俗关系密切,既是劳动者能力的表现,也是本地区或行业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
2. 山西旅游 黄河
黄河小浪底风景旅游区
黄河小浪底风景旅游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济源市边界,地跨黄河南北两岸,交通十分便利。小浪底的名称来源于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勘探选址地一一洛阳市孟津县马屯乡(现更名为小浪底镇)小浪底村,故而得名黄河小浪底。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
3. 山西黄河1号旅游公路的起点至终点
运十高速,即运城—十堰高速公路。运十高速起点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华峰乡车家沟,由G3511菏泽—宝鸡高速公路引出,设华峰西枢纽连接菏宝高速垣曲蒲掌至闻喜东镇段。路线向南沿干涧河东岸经小原、小磨、王茅乡、下毫城、董家庄,终点止于曹家岭垣曲黄河大桥桥头前50米,接运十高速河南段,路线全长19.5公里。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采用24.5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全线设互通式立交2处,互通收费站1处,管理工区、养护工区和省界超限检测站1处。项目投资估算16.2亿元。建设工期两年。
4. 2021黄河号旅游专列
2021年歌从黄河来海选时间是:
报名从4月1日开始至5月15日截止。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心有力量 歌声响亮”
河东大地,歌声飞扬!比赛现场,每支队伍风格迥异,曲目类型多种多样:《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山西风味十足;《贝加尔湖畔》、《送别》柔美平和……你想听的都在这里!
叔叔阿姨们精气神十足,虽然他们头发已花白,但他们的生活态度让我们看到了夕阳之美!今晚《歌从黄河来》的舞台上,来了这么一群阿姨:她们平均年龄50岁,但如果你看她们的第一眼,你就会被惊艳!
5. 山西黄河1号旅游公路
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经过亘古不息的流淌,孕育出世界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滔滔黄河水,揽山西于怀中;雄雄古长城,固山西之疆域;巍巍太行山,围山西似屏障。让我们将山西旅游地图展开,串联起精华美景,将壮美的黄河风情、古朴的长城雄风与红绿交辉的太行魅力看个遍。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更是山西人的母亲河,哺育了这一方水土。黄河文化陶染着三晋文化,这条大河犹如一条绚丽的黄丝带,串联起山西西缘一颗颗明珠。
在世界最狭长的晋陕大峡谷之间,闪耀着走西口文化,点缀着西口古渡、碛口古镇,铸就了以汹涌澎湃的壶口瀑布为代表的坚贞不屈的黄河魂;那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岸边,回荡着船夫号子、山曲儿、伞头秧歌、威风锣鼓,奏响了山西儿女的黄河情;在晋陕豫平原上,冲刷出最适宜农耕文化滋生发展的汾渭黄汇聚的“黄河三角洲”,演绎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
让我们一同行走在晋陕交界的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每一次弯转与跌落,追溯厚重历史,体味黄河文化。
万家寨水利枢纽:
“引黄入晋工程”龙头工程
万家寨水利枢纽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地处黄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龙口峡谷河段,是黄河中游规划开发的8个梯级中的第一个工程,也是山西省“引黄入晋工程”的龙头工程。是以供水、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观光等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
今日的万家寨已不再是“天高愁涧壑,荒边无树无鸟窝”的景象。8万多平方米的绿地和10多万株油松、垂柳,点缀着大坝厂房和生活区,点缀着黄河两岸的山坡;过去的荒山秃岭长满了绿树,过去的乱石滩变成了美丽的绿草坪。
走进万家寨,一幅独特的风景将出现在眼前:大坝高耸,高楼林立,碧波荡漾,山野披绿,花团锦簇……
老牛湾:
黄河舞出近乎360度的回旋
长城与黄河第一次握手的地方在哪里?老牛湾!老牛湾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黄河在此舞出近乎360度的华丽回旋。老牛湾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河谷两岸壁立千仞,河道碧波万顷,河岸之上长城耸立,烽火台台台相望。
老牛湾旅游区由三湾一谷组成,分别是包子塔湾、老牛湾、四座塔湾和杨家川小峡谷。包子塔湾是整段峡谷最摄人魂魄之处,泛舟漂移,两岸鬼斧神工、断壁悬崖,黄河在此回头,转折了一个近乎360度的圆弯,有人形象地称之为“中国的科罗拉多”。
老牛湾古堡坐落在黄河悬崖峭壁上,村民依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岁月的痕迹几乎毫不改样地被保留下来。
娘娘滩:
黄河湿地的“水上人家”
“九曲黄河十八弯,传奇莫过娘娘滩;历经沧桑数千年,依然盘踞河中间;将军后人守岛上,牢记圣命代代传;拜得薄后圣母殿,保佑百姓美名传。”说的就是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城东北十五里处黄河河道上的娘娘滩。因岛上建有娘娘庙,故名“娘娘滩”。
娘娘滩,处晋、陕、内蒙古之省区交界处的黄河中,面积仅0.16平方公里,是个“凸”形小岛。人在岛上可以听到晋、陕、内蒙古三省、区的鸡鸣。
娘娘滩地势平坦,岛上居住着三十多户人家,房室都被桃、李、杏、海红、海棠树遮盖着,绿树成荫,恰似如画仙境。夏秋之时,四周水波浩荡,滩上农舍在葱绿中忽隐忽现,别有韵味。
碛口古镇:
黄河边上的商贸重镇
碛口古镇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黄河之滨,西接陕、甘、宁、内蒙古,东连太原、北京、天津。九曲黄河第一镇或水旱码头小都会,指的就是碛口。
碛音“气”,水中沙也,或是江河中的沙州,水遇沙石水道变窄水就生气,于是水流变急横冲直撞,黄河的船只到此不能通行,货物只得转运,这才有碛口的繁荣。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碛口古镇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是晋商发祥地之一。
碛口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被列为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之一。黄河和窑洞两大特色给碛口古镇披上了一层浓厚的人文色彩。来到这里,游人可逛明清建筑,观水蚀浮雕,望黄河落日,赏纯净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