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皮哥,我来回答。
我倒觉得西咸新区想发展的和高新区一样,很难,至少未来会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知道西安科技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在西安城南,无论是人口,经济,教育还是文化,都是最强的,其中又以高新区最盛。高新区云集着西安大量的高科技公司,高学历上班族大多都在高新区就业,有很多中层阶级的人,买房子买在曲江,上班就在高新区,因为曲江环境好,适合生活,高新区就业好,企业多,工资高。
然而,这背后不可忽视的原因是高新区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才变成现在这样,目前我上班的地方在长安区细柳街道,这里基本上已经深入到长安区的农村了,可是仍然属于西安高新区,可见城市的发展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带动,发展还是很缓慢的。
我们回到正题,西咸新区由五大组团组成,具体关于西咸新区的历史就不多说了,网上一搜一大堆,主要说点网上没有的。我因为工作的原因西咸新区很多地方都去过,而且长期待过。尤其是泾河新城和空港新城,在那儿待过一年以上时间。古人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因此目前而言,泾河新城和空港新城的市政道路修的确实又宽又直,可是哪有几个车呢?堵车,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十几分钟过一辆车,双向八车道的马路,大白天居然成大妈跳广场舞的地方。
路虽然修好了,周围完全就是农村,田地,偶尔会有几个什么庄园,农家乐,想买个水都很难买到。泾河新城附近有几个旅游景点,乐华城,茯茶镇和崇文塔,平时人比较少,周末节假日的时候人才会多起来。以我个人感觉就目前这样的状态发展成高新区那样,别说十年二十年,四十年五十年,我感觉都很难,毕竟发展起来要靠大量高科技人才,而这里又有什么能够吸引大量人才来这里呢?地方大,适合建厂子,但是开公司在这里,还是算了吧。
高新区为什么是西安最受欢迎的区域呢,我想大概是因为大量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的进驻衬托的,在高新工作的人也是西安收入最高的一个群体。房价也是水涨船高,无可置否。
反观西咸新区和其五大组团,沣东,沣西,秦汉,泾河和空港,分别分布在西安主城的西,西北,北,和东北四个方向,并且沣东新城也是一部分区域与高新,城西,城南接壤,这就为高新产业饱和后的转移埋下伏笔。当年浦东新区成立的时候有多少人不看好,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几十年后再回头看,已是高攀不起。
再拿西咸新区说,房价我个人觉得是对新区最好的一个体现,沣东的改善盘非常多,某些盘价格已经超越高新,曲江,成为西安第一高,很显然这并不是普通民众所能承担的,开发商不傻的。 再一个,每个新区都有每个新区的定位,在我看来,五个新区尤其沣西的定位更符合高新区的定位,具体是什么原因,我希望用几个标签来总结这次的问答“交大创新港”、“西部云谷”、“西北大数据产业基地”、“文教园”以及区域内固有的高校资源以及陕西仅有的3所985院校或其产业基地,或其研究基地进驻沣西。 未来可期。谢谢采纳。[思考][思考]
如何看待和分析我国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十年?
从无到有,10年实现三大跨越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体育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惊人。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梳理发现,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散发到集聚的跨越式发展,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按其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一)理念融合期(2008~2015)
准确地说,中国体育旅游概念萌芽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旅游局联合对奥运期间北京市星级饭店和重点景区旅游接待情况监测并发布信息,2008年8月8至24日,北京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52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8.2万人次。旅游景区实现营业收入 16270.3万元。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来源:新华社)
这场在中国家门口举办的奥运盛会,不仅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新力量,也为让体育与旅游成功“牵手”。2009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出《促进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的倡议书》,双方一致认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顺应市场需求、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有效拉动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步骤。
此后,体育旅游逐步从理论转向实践。2010年到2015年,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措施,将推动体育旅游发展摆上了重要位置。
(二)扶持培育期(2016~2019)
这段时期,是中国体育旅游由理念全面走向探索实践的关键期,也是国家层面大力扶持培育的重点期。据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统计,2016~2019年间,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涉及体育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多达18个。其中,2016年发布文件就有12个。短短一年时间里,国家围绕体育旅游等健康休闲产业出台如此高规格的系列文件,堪称史无前例。在行动层面上,更是由规划走到前台。
一是达成合作协议。2016年5月,在山东济南召开的2016中国旅游产业投融资促进大会上,国家旅游局和体育总局联合签署了《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双方同意设立“全国体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共同启动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体育旅游项目的遴选。
△2016年两部门签署协议(来源:新华社)
二是坚持目标引导。2016年12月,两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100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成100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五个一百”工程,体育旅游总人数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
三是品牌创建推动。2017年6月,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和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和“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申报工作的通知》,公示了拟认定“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等30个单位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北京国际长跑节”等33个赛事为“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此外据统计,自2010年起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组委会组织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推选活动以来,截至2020年共有包括景区、线路、赛事、体育旅游目的地等近1500多个项目入选。
(三)优质发展期(2020~2021)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持续培育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不到大的跨越。并在疫情的倒逼下,开始从传统运动方式向优质化创新化方向发展,一批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和品牌示范项目开花结果。
2020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报送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一批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同年11月,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公布典型案例遴选结果,共有来自26个省的49家体育综合体入选,对促进体育旅游消费回补起到引导作用。
2021年5月,体育总局、文旅部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了申报条件、申报程序、申报材料等方面。并强调“十四五”时期,将持续推动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认定工作,规范考核程序,建立退出机制,加强动态管理。
2021年10月,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支持北京、河北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支持河北崇礼、吉林长白山、黑龙江亚布力、新疆阿勒泰等地建设冰雪丝路带;支持青海建设青藏高原生态绿色民族体育旅游融合示范区;支持广西、海南、重庆、贵州等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等。
至此,伴随两部门拟认定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等47家单位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公示》发布,标志着我国体育与旅游融合已渐入佳境,将向品牌化、集聚化和优化区域布局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