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轮船遇到暴风雨怎么办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航行秩序,保障船舶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特制订本试行规则。
第二条 凡在本省境内行驶之客货轮船及其他各种机动船舶(以下简称轮船)均须遵照本规则之规定执行(机帆船在不使用机器行驶时不在此限);如有违犯者,得视情节轻重,予以适当的处分。
第三条 行驶本省之轮船,除公安舰艇及有关机关在执行业务上自备专用之机动船外,均须经过航管部门检丈合格,并领有通航证件者始得航行。
第四条 行驶本省之轮船,均应遵照各该区航管部门之规定装载客货,并按有关规定配足合格船员。
第五条 轮船与驳船均应在两舷边明显处标明船名,在船尾标明船名与船籍港。
第六条 轮船须备有国旗,所属单位专用旗和全副国际信号旗。船首悬挂专用旗,船尾悬挂国旗,纪念节日挂满旗。
第七条 本规则内所规定的信号,一切轮船均应严格遵守;声号无论白天或黑夜行驶,均应正确使用;灯号应在自日落至日出时间内正确使用,容易混淆之灯光不得外露,旗号及形号应在自日出至日落时期内正确使用。
第八条 行驶本省之轮船,对航道、航标、绞滩工具及其他水上建筑物均有爱护之责。如发现有异状时,应尽可能向其主管机关或航管部门报告;如不慎损坏时,应主动报请赔偿或自行设法修理,否则应给予一定的处罚。
第九条 轮船如发现他船遇险时,除本身也在危险中或本身因故不能航行者外,无论何时何地、均有尽力抢救之责。
第十条 轮船上一切工作人员,均应积极防止海事发生,当船舶遇险时,应即采取有效措施,奋勇抢救。务期转危为安,最低亦须使海事减轻,不致继续扩大和严重。但在经尽力施救以后仍然不能挽救危局而必须发布弃船命令时,所有旅客及船上工作人员均应穿妥救生衣,备好其他救生措施。弃船命令必须在海事发生后尽最大努力施救而仍不能挽救危局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始得由正驾长发布。
1.船舶搁于礁石上,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脱险,并随时有断折、沉没、倾复之危险时。
2.船舶失火殃及机舱,焚毁救火动力,灭火管系,并火势蔓延整个舱面建筑时。
3.碰撞触礁后,失去一切动力,大量进水,立即有沉没危险时。
弃船命令未下达前,值班人员及在各个抢救岗位上之工作人员,不得擅离岗位。
弃船命令下达后,机舱值班人员非得正驾长两次完车通知,不得擅离岗位(如为蒸气机舱时,须将锅炉水放完),船上工作人员应尽先协助旅客离船,然后船员离船,正驾长必须在所有旅客及船员离船后始得离船。离船时,正副驾长须随身携带国旗、航行日志、船具目录、各项船舶证书、现款、帐务及其他重要文件等,正副司机须随身携带轮机日志。
第十一条 海事发生后,正驾长应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当地航运部门报告海事发生原因、处理经过及损失情况,不得隐瞒真象。
第二章 信号使用
第十二条 轮船应备有响亮的汽笛一具,70厘米见方红旗两面,70厘米见方的白旗一面,国际信号旗全副,并直径不少于40厘米的黑球三个。
第十三条 单轮行驶之灯号:
1.桅灯——白色常明定光灯一盏,挂于前桅上高出驾驶台不少于一米处;如无前桅之轮船,则挂于驾驶台顶上之定灯架上。光线照射自船首正前方起两边各偏向一百十二度三十分,光强须在天气晴朗之黑夜至少三公里外清晰可见。
2.舷边灯——左舷红色常明定光灯一盏,右舷绿色常明定光灯一盏。光线照射自船首正前方起向左右船腰各偏后一百十二度三十分,光强须在天气晴朗之黑夜至少二公里外清晰可见。两舷红绿边灯之装置,应装有与船之龙骨平行的遮板,其长度需自灯心向前伸出至少0.6米,并在遮板之前端装置挡板一块,其宽度等于灯心丝与遮板之距离,使由船之一舷不能望见另一舷之灯光。
3.尾灯——船尾悬挂白色常明定光灯一盏,光线须自船正后方起照射至两边各六十七度三十分。光强须在天气晴朗之黑夜至少二公里外清晰可见。
第十四条 拖船行驶之灯号,除按照单轮行驶之灯号悬挂外,并应在不同方式行驶下分别加挂下列灯号:
1.拖驳船队行驶时,加挂与第十三条(1)项相同之白色桅灯一盏,两灯间垂直距离不得少于0.6米。
2.拖轮绑拖或顶推船舶行驶时,加挂绿色常明定光桅灯及白色常明定光桅灯各一盏,三灯垂直悬挂(上下白灯、中间绿灯)最低一灯应高出驾驶台一米,灯距不少于0.6米。
3.拖输在一列式拖带时,应于烟囱后面加挂白色灯一盏,其规格同尾灯,并高出尾灯一米,以便于被拖船舶操舵。
第十五条 驳船被绑拖或吊施时,按照第十三条的规定悬挂舷边灯和尾灯;被顶推时可只挂悬外灯。当两艘或两艘以上驳船,并列一排时,仅在右边最外一般的右舷悬挂绿边灯,在左边最外一艘左舷悬挂红边灯。
轮船被拖带、绑拖或顶推时,也应按此规定悬挂灯号,但拖轮本身红绿边灯不得因绑驳有边灯而不挂。
第十六条 轮船,驳船在江中、岸边、码头系泊或抛锚时,应悬挂下列信号:
1.日间须于船首明显处悬挂黑球一个(停靠码头时可免挂)。
2.夜间须于船首明显处悬挂白色定光环照锚灯一盏,光强须在天气晴朗之黑夜至少二公里外清晰可见。如靠岸时停泊拴有缆绳使船与岸间有距离时,夜间须在缆绳上悬挂红光环照灯一盏;日间在缆绳上悬挂红旗一面。
第十七条 装载危险品(如弹药、爆炸品、汽油等)输船及驳船之信号:
1.在行驶中悬挂的旗号:
(1)装载危险品之爆发温度低于摄氏二十八度时,单轮拖船、驳船除按第十三、十四、十五条之规定分别悬挂灯号外,夜间应于桅之横桁两端各挂红光环照灯一盏;日间在桅桁上悬挂红旗两面。增挂灯光之强度,须在天气晴朗之黑夜至少二公里外清晰可见。
(2)装载危险品之爆发温度在摄氏二十八度以上时,单轮拖船驳船除按第十三、十四 十五条之规定分别悬挂灯号外,夜间应于桅之横桁一端悬挂红光环照灯一盏;日间在桅桁上悬挂红旗一面。增挂灯光之强度,须在天气晴朗之黑夜至少二公里外清晰可见。
2.下锚后航行灯熄灭,除按第十六条之规定悬挂灯号外,并按上项规定悬挂红旗或红灯。
第十八条 船舶在装卸重件机器、液体、货物或停泊修理时,除按第十六条之规定悬挂信号外,日间应于显明处加挂[TE]旗,夜间加挂上下垂直之红、白光环照灯各一盏(上白下红),其间距离不得少于0.6米。
第十九条 轮船搁浅或机器失灵之信号;
1.轮船搁浅,日间应在显明处垂直悬挂黑球两个,夜间垂直悬挂红色环照定光灯两盏,其间距离不得少于0.6米。
2.机器失灵,船在航行时,日间於桅上悬挂国际信号旗[D]一面,夜间除显示桅灯、尾灯、舷边灯外,并应在横桁下垂直悬挂红色环照定光灯两盏,其间距不得少于0.6米;下锚后,日间[D]旗落下,并按第十六条规定加挂黑球一个,夜间航行灯和红色环照灯熄灭,并按第十六条之规定加挂锚灯一盏。
失灵船应尽量在不妨碍其他船舶航行之安全位置迅速下锚,不得任意浮动。
第二十条 各种工作船舶之信号:
1.日间不论在行驶或抛锚中进行工作时,除应悬挂国际信号旗[TE]各一面外,在可通航之一面加挂黑球一个。
2.夜间工作时应在桅杆上设置横桁一根,悬挂成一等边三角形的环照灯三盏,即桅尖上挂白光灯,横梁两端在可通航之一面挂白光灯,在不可通航之一面挂红光灯,三角形灯间距离规定为一米,光强须在天气晴朗之黑夜至少二公里外清晰可见。
在行驶中工作时还须加挂桅灯、舷边灯及尾灯,抛锚工作时则改挂锚灯。
3.航标工作船工作时,夜间应于甲板上四面均可显明易见处悬挂上下垂直之环照绿光灯两盏。
第廿一条 轮船在行驶中与他船相遇时所用之声号,按下列规定:
1.短声汽笛一声(声音延续二秒钟,下同),表示本船正转舵向右行驶;
2.短声汽笛二声(二声之间隔为一秒钟,下同),表示本船正转舵向左行驶;
3.短声汽笛三声,表示本船正倒车后退。
第廿二条 轮船在行驶中,欲警告他船注意时所用之声号,按下列规定:
一、长声汽笛一声(声音延续四至六秒种,下同):
1.前后两船尾随而行,后船鸣放,表示可否超过;
2.轮船警告前行木船注意本轮所发生的手播信号,或表示要木船避开航道;
3.前行拖驳船队之拖轮鸣放,表示本船避让不灵,他船应尽量让开;
二、长声汽笛二声,在轮船靠离码头前十分钟鸣放,表示警告周围船舶注意或远离。
三、长声汽笛二声:
1.当前后船尾随行驶时,前船鸣放表示同意后船越过;
2.当上下水两船均将驶近漕口附近,其中一轮鸣放,表示我轮正在漕口外停车,等候你轮驶过。
第廿三条 轮船在雨、雪、雾等视线不清天气,或在未设信号台之夹堰及弯曲水道内行驶及单轮、绑拖或顶推时,轮船应每隔二分钟鸣放长声汽笛一次;一列式拖驳船队时,轮船应每隔二分钟鸣放汽笛二长声一短声。
第廿四条 轮船在行驶中遇到大雪、暴雨、浓雾等特殊情况,停止行进之声号:
1.单轮、绑拖、顶推及各种工作船,已停车不进时,应每隔一分钟鸣放长声汽笛二声;停泊抛锚后应每隔一分钟连续敲号钟一次,历时五秒钟;
2.一列式拖驳船队,已停止不进时,应每隔一分钟鸣放汽笛二长声二短声,停泊抛泊后应每隔一分钟连续敲号钟一次,并接敲二响,连续时间为五秒钟。
第廿五条 轮船遇难时之求救信号:
1.短声汽笛连续鸣放或敲打其他能发声之器具;
2.在日间悬挂国际信号旗[NO]各一面;
3.在夜间燃放红色或蓝色的火号,并燃烧其他可燃之物。
第廿六条 轮船试车时,应在桅杆横桁上悬挂国际信号旗[A]一面,试车必须在指定地点进行。
第三章 航行规则
第一节 航前
第廿七条 轮船应开好航前会议,讨论明确本航次的任务,研究制订如何完成任务的措施,并进行三查(即查驾驶部属具,轮机部机具、查人力、查装载),保证安全航行。
第廿八条 轮船开航前必须带足足够的工具及燃料,并与港务部门办妥各种手续。
第二节 航中
第廿九条 轮船应随时注意辨察船行方向和水性,严禁麻痹大意冒险航行,严格防止海损事故发生。
第三十条 轮船在行驶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尽量减速慢车,必要时停车:
一、经过集镇及船舶经常停泊地时;
二、遇有他船悬挂[TE]旗或红旗时;
三、在不明来船动向时;
四、对航道、航标有疑问时;
五、在视线不清之雨雪雾中行驶时;
六、遇拖驳船队及各种工作船时;
七、遇有遇难船舶时;
八、两船在狭窄水道内相遇;
九、在航道附近遇有重载木船或小艇木船等靠岸装卸货物时;
十、经过码头修建地段、筑堤工地及堤岸低险处时;
十一、在弯曲水道内不易望见来船时;
十二、其他悬有要求慢车信号或陆岸地段。要求慢车信号为:日间悬挂[TE]旗或红旗,夜间垂直悬挂上白下红间距不少于0.6米之环照灯各一盏。
第三十一条 两船前后尾随行驶,其间距离上水不得少于后船的三个船长,下水不得少于五个船长(拖驳船队作为一个整体计算)。
第三十二条 轮船及驳船之最大吃水剩余水深之规定:
一、轮船不得少于20厘米;
二、驳船如河底为沙底时,不少于10厘米,石底不少于15厘米;
三、装有危险品之轮、驳船,除按上述两项规定外,应再增加5厘米;在经过上述最浅水位航道时,轮船应减速慢车航行。
第三十三条 未设夜间助航标志地段,在机器正常运转和月色明朗情况下,可以在好的航段中实行夜航,但在气候恶劣时严禁航行。
第三节 过滩
第三十四条 两轮尾随行驶在狭窄弯曲或险浅水道内时,绝对禁止超越或抢滩。
第三十五条 轮船行驶将进滩险、五花水、鼓喷水及弯曲危险水道时,应特别警惕有无来船音响及声号,并随时作好避让准备。
第三十六条 两轮尾随行驶,在上滩或通过漕口时,后输应即停车等候,前轮上驶露尾后,应鸣长声汽笛一声,表示后轮可以继续前进。
第三十七条 正驾长必须贯彻民主看滩精神,在组织引水员和水手看滩时,应当作到腿到、眼到、研究到、交待到、贯彻到。轮船过滩必须当看必看,当转必转,当绞必绞,当吊必吊,不得冒险过滩。
第三十八条 船员必须服从航监人员和航道工程队施工警戒人员的指挥,不得冒险行驶。
第四节 避让
第三十九条 两船迎头相遇,即夜间互见对方红绿边灯,日间两船船首旗杆在一直线上时应各转舵向右行驶,以便互经对方左侧驶过。
第四十条 两船交叉相遇,即在甲船一边灯处见到乙船另一边灯,并有发生碰撞之危险时,显示绿边灯之船应避让显示红边灯之船,显示红边灯之船应保持原行航向小心前进;倘因天气恶劣或其他原因,而彼此发现较迟时,显示红边灯之船亦应积极
2. 遇到暴风雨的船应该怎么做呢
1、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游水转
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会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在城市,如果连降大雨,应当注意防止城市内涝所造成的车库等低洼地带渍水。行人行走或车辆出行时,应避开危墙、危险区域,注意人身、车辆安全。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3. 船上遇到暴风雨怎么办
下大暴雨是有很大危险的。 暴雨的时候能见度非常差,而此时雷达受到的雨雪干扰也相当大,在雷达屏幕上很难分辨出雨的回波和危险物或其他船只的回波,几乎相当于盲人在驾驶船舶。 CAPTAIN WANG
4. 轮船遇到了什么的风暴
1978年冬天,“辽阳号”远航德国汉堡,经过比斯开湾时,正遇九级风暴,一万多吨的货轮在狂风巨浪里就像是一片落叶,一会儿被抛到几十米高的浪尖,一会儿又沉入深渊般的涛谷,惊险万分。
越是这样的时候,主机就越发不能出事,轮船一旦失去了动力,非倾覆不可。
在某种意义上说,全船的生命和财产,都掌握在轮机长的手上。
王亚夫临危不乱,亲自操纵,和船长一道指挥全船人员齐心搏斗。
5. 轮船行驶途中遭遇暴风
邮轮途中遇到台风的概率是很低的,一般邮轮开航前邮轮公司都会有气象分析,遇到台风会推迟开航日期,或者绕道航行,若不幸在途中遇到刚生成的或者异常转向的台风,那也不用紧张。首先,邮轮具有很高的稳性和安全系数,一般的轮船满足的是两舱不沉制,但邮轮满足的是三舱不沉制或者更高,也就是说邮轮即使三个或者更多船舱进水也不会沉没。邮轮拥有轮船中最好的设备。
其次,船摇时要保持镇定,注意听船上的广播,不要慌张,更不要试图擅自跳海逃生,因为那不是逃生,那是在自杀,在风暴中越大的船才越安全。
最后,仅在船长宣布弃船命令发出后才可以弃船逃生,但不是简单的跳海,要听从船员指挥有序撤离到就近的救生艇,按顺序登上救生艇后会有船员将救生艇放到海面然后驶离大船。
6. 海上轮船遇到暴风雨该怎么做
下暴雨的情况下,船舶当然会停靠在岸,因为下暴雨是恶劣天气。下暴雨的过程中,可能会伴随着刮大风或者是刮台风是很危险的,所以是不能够起航的,必须让船舶停靠在岸,保证人员的安全。所以下暴雨之前都会有天气预报来预警,让人们做好防范措施,做好准备,不要冒险。
7. 帆船遇到暴风雨怎么办
不能填写介词的,应该是填量词,比如一艘帆船。介词一般用于名词或者代词前面,表示该词与句中其他成分的关系。介词后面的名词或代词称为介词宾语(如果是人称代词,则要用宾格)。介词和介词宾语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量词和介词的解释:
1、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2、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扩展资料1、动量词动量词是表示动作或变化次数的单位。一般语法书上又把它分成两类, 一类是专用动量词,如:次、遍、场、顿、趟、……,另一类是借用动量词,如:“打一拳”,“放一枪”、“看一眼”……中的“拳、枪、眼”是借用动量词。2、时量词时量词是动作的发生时间或延续时间的计量单位, 如: 年,天,分,秒……。
3、个体量词个体量词用于个体事物,与英语相比这是汉语特有的。日语虽也有概念相似的这类词,但用法很不一样,所以日语语法通常将量词归于名词。
4、集合量词集合量词本身包含数量, 用于成双、成对、成群的人或事物。如:一双鞋, 一对情人,一群狼, 一批军火等等中的“双、对、群、批”,它们都表示“一”以上的数量。
8. 小船遇到暴风雨怎么办
风雨同舟 [fēng yǔ tóng zhōu]
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 处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如也;左右手。”
9. 船在航行中遇到暴风雨
麦哲伦环球航行
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进行环球航行。经过了将近三年的时间,船队成功返抵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麦哲伦本是一个葡萄牙人,自幼喜欢航海冒险,学习过大量航海知识,曾参加对非洲、南亚和东南亚的殖民战争,练就了一身航海本领。除此之外,他还坚信地球是圆的。他的一个占星学朋友帮他推算说香料群岛(位于东南亚的东印度群岛)以东就是美洲,于是,他打算做一次环球航行。
一开始,他去找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说自己可以开辟一条新航路,申请探险。国王曼努埃尔没同意,因为他觉得现有的航路已经让葡萄牙控制得很好了,不必再开辟一条新的。于是,麦哲伦来到邻国西班牙寻求资助。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接见了他,并同意了他的请求。
二、获得卡洛斯一世资助
卡洛斯一世之所以这么爽快地答应他,是因为西班牙正和葡萄牙争夺海外殖民地,葡萄牙已经占据了从非洲好望角绕道通往东南亚香料群岛的航线,如果向西开辟一条通往香料群岛的新航路,那么西班牙也会像葡萄牙一样通过香料贸易获得巨大利益,毕竟低价收来的香料可以卖出黄金的价格。
在卡洛斯一世的资助下,麦哲伦率领一支由五艘帆船、约270人组成的探险队出发了。每条船都配有火枪和大炮,船上载满了各种用于贸易的商品。葡萄牙国王知道后,下令让一支舰队追击麦哲伦,不过麦哲伦成功逃脱了。
探险队在大西洋航行70多天后到达南美洲进行补给,然后继续向南驶入未知海域,圣地亚哥号在巨大的风浪之中触礁沉没,五艘船剩下四艘。
第二年冬天,探险队驶入圣胡利安港过冬。由于天寒地冻,粮食短缺,不少船员出现不满,有三个船长联合起来反对麦哲伦。麦哲伦派人假意送信,趁机杀掉了背叛者,直到探险队在岸上发现海鸟、鱼和淡水,危机才化解。
开春后,探险队再次起航。麦哲伦想找到一个海峡通往“南海”(即太平洋)。他派出两支船去探路,其中“圣安东尼奥号”走进了死胡同,返回后找不到船队,于是返回了西班牙,五艘船只剩下了三艘。不过幸运的是,麦哲伦找到了通道,即后来的麦哲伦海峡。
20多天后,探险队经麦哲伦海峡,驶入“南海”。由于一直没遇到什么风浪,所以麦哲伦给这片海洋起了一个新名字——太平洋。没想到太平洋有这么大,探险队接连行驶了100多天也寻不到岸,食物吃没后吃起了牛皮和锯末充饥。
熬过这段苦日子后,探险队终于遇到了马里亚纳群岛中的一个海岛。热心的原住民给他们送来了粮食、水果和蔬菜,不过原住民对船上的物品很好奇,搬走了一些东西,还偷走了船后的小艇。麦哲伦很生气,带人杀死了几个原住民,还放火烧了几间茅屋和小船。
三、探险队继续西行
探险队继续西行,在今菲律宾霍蒙洪岛登陆。有个马来籍的船员听懂了岛上的方言,于是他们断定这里离香料群岛已经不远了。麦哲伦与菲律宾中部的宿雾岛的首领见面,并向其展示西班牙的军事力量,想让他们臣服于西班牙。
宿雾岛的首领带臣民皈依了基督教。为了让更多的小岛臣服,麦哲伦参与到了各岛首领的内斗中。结果在前往一个小岛时,麦哲伦遭到了岛民的袭击,情急之下他命手下烧毁村庄以乱敌心,结果反而惹怒岛民,箭矢、标枪、大斧袭来,麦哲伦被砍死。
四、探险队兵分两路
麦哲伦死后,探险队决定离开。宿雾岛首领为他们举行了告别宴,大部分探险队成员上了船,然后炮轰宿雾港,还在岛上的20多名成员被原住民杀死。剩下的人乘“维多利亚号”“特立尼达号”离开,“康塞普西翁号”则因为太旧和人员不足而被遗弃。
探险队用了近半年时间才找到香料群岛。他们用船上的廉价商品换了大批香料后准备返回西班牙。因为特立尼达号需要大修,于是探险队兵分两路,维多利亚号从西面返回西班牙,特立尼达号从东面按原路返回。
维多利亚号横渡印度洋,绕过非洲好望角,一路上不敢补给,因为这条航线属于葡萄牙。等到了非洲西的佛得角群岛时,船上已经没了吃的,船员不得以下船用香料换食物,结果被葡萄牙人抓住了十几个,余下的人赶忙驾船逃走。
特立尼达号也很不好过,他们离开后因为遇到暴风雨,食物变质,坏血病横行不得不返航。结果回来正巧遇到葡萄牙舰队在香料群岛建立据点,整船人被俘虏。
维多利亚号则克服千难万苦,终于抵达西班牙,当时,船上只剩下了18人。
麦哲伦的船队开辟了从大西洋向西到太平洋的新航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并且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旅行的壮举
10. 轮船遇上暴风雨
发明制造第一艘轮船的人叫富尔顿,美国人。
富尔顿1765年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兰斯卡特。他幼年丧父,由于家庭贫困,9岁才入学读书。14岁时,他跟一位枪匠学得汽枪的制造技术。17岁时,他离家来到费城,一面学习绘画,一面在一家机器工厂做机械制图工作。22岁时,他来到英国伦敦,以绘画艺术结识了著名的蒸汽机发明家瓦特等人。在伦敦,他一边工作,一边自修,在瓦特等人的影响下,他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他攻读了高等数学、化学、物理学和透视图,还学习了法文、德文和意大利文。富尔顿一生中主要的贡献是制造轮船。在富尔顿以前,有人试制过蒸汽动力船,但没有成功。富尔顿研究了前人失败的原因,立志要在自己的手里制造成功一条蒸汽动力船。
1793年,他来到巴黎,他的想法得到了拿破仑的支持。他从模型试验到设计制造,前后经过9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
1803年造成了第一艘轮船。不料在塞纳河试航时,竟被狂风暴雨所摧毁。富尔顿并没有因失败而灰心丧气。
1806年,他回到美国,又开始新的造船工作。
1807年,一艘新的轮船“克莱蒙脱”号在纽约的哈得逊河下水了,航速达每小时4公里。他继续改进,使这艘轮船的航速达到每小时6-8公里。富尔顿获得了首次成功。1815年2月23日,富尔顿逝世。他一生中,不仅发明制造了轮船,而且亲自参加制造了17艘,终于在人类水运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11. 暴风雨怎么登船
1944年2月,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批准了“霸王”计划大纲和修改后的作战计划,但是随之对登陆舰艇的需求也增加了,为了确保拥有足够的登陆舰艇,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决定将登陆日期推迟到6月初,并且将原定同时在法国南部的登陆推迟到8月。由于登陆日(代号D日)推迟到6月初,盟军统帅部开始确定具体的日期和时刻,这是一个复杂的协同问题,各军兵种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陆军要求在高潮上陆,以减少部队暴露在海滩上的时间;海军要求在低潮时上陆,以便尽量减少登陆艇遭到障碍物的破坏;空军要求有月光,便于空降部队识别地面目标。最后经过慎密研究和查阅大量历史气象和水文资料,盟军指挥部将行动时间确定在6月6日当地高潮到来前,太阳“微照”(指太阳处于地平线12度时)以后约40分钟。在高潮与低潮间登陆,由于五个滩头的潮汐不尽相同,所以规定五个不同的登陆时刻(代号H时),D日则安排在满月的日子,空降时间为凌晨一时,符合上述条件的登陆日期,在1944年6月中只有两组连续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后选用第一组的第一天,即6月5日。气象是登陆作战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之一,为此1944年5月初盟军最高司令部任命英国空军上校气象学教授斯塔格为首席气象顾问,负责领导一个气象组每周两次向最高司令部报告气象情况,5月20日起改为每天两次汇报气象情况。5月29日到6月2日斯塔格都报告在预定登陆日6月5日会有暴风雨,这些报告令最高司令部的所有成员忧心忡忡。6月3日航程最远的U编队按计划开始登船出发,气象预报是6月5日会有强风,艾森豪威尔决定将登陆推迟二十四小时,召回了已出发的U编队。6月4日,英吉利海峡狂风暴雨,晚上21:30分,气象组的科学家经仔细分析认为在6月5日过后会有一段持续约十二小时的好天气,随后又是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这时候身为统帅的艾森豪威尔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否在6月6日登陆?如果发起登陆,第一梯队登陆后后续部队可能会因天气恶劣而无法登陆,那么上岸的部队将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如果取消登陆,那么只有等到两星期后的6月18日才有合适的潮汐和月光,这样一来会使士气下降,部队组织混乱,更重要的是秘密将无法保守。那是无法想象的!艾森豪威尔思考一番后下令航程最远的U编队先出发,最终命令将在6月5日凌晨下达,到时候U编队再根据这一命令返航或继续前进。6月5日凌晨,斯塔格再次肯定6月6日将有短暂的好天气,艾森豪威尔征求司令部其他成员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要在6月6日登陆。艾森豪威尔沉思片刻,有人回忆说是两分钟,也有人回忆说是四分钟,最后他坚定地下令于6月6日发起登陆———正是准确的气象保障才帮助统帅作出了艰难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