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陵川县标的作文?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带,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人民政府驻崇文镇。西连高平,西南连泽州县,北、西北与长治市的壶关,长治县毗邻,东部和南部与河南省辉县市、林州市、修武县毗邻,辖7镇5乡。总人口233719人(2013年),总面积1751平方公里。2013年,陵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3亿元。
旅游资源
编辑
崇安寺
崇安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陵川县城中的卧龙岗上,居高临下,俯瞰全城,为陵川大寺之首。历经重修和扩建,崇安寺现存主要建筑为明、清遗物,但也部分地保留着宋、金原作。全寺分为两进院,中轴线前为山门“古陵楼”,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二层三重檐,彩色琉璃剪边。两侧为钟楼二楼,钟楼内现存宋崇宁年间所铸一大铁钟,上饰文字和花纹,中轴线一进院为过殿,两侧为东西插花楼,东插花楼毁于抗战前兵火。二进院为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屋顶形制分别为单檐歇山顶和悬山顶,大雄宝殿后有一随唐浮雕石佛龛,为一佛二弟子。
棋子山
棋子山,棋子山古名棋子岭、
谋棋岭,位于距山西省陵川县城17公里的六泉乡西南。相传为殷商贵族箕子封地。周武王灭商后,箕子曾避居于此,摆布石子,推演天文。棋子山正在成为世界围棋起源纪念地、历史文化名人箕子纪念地、当代围棋文化与赛事活动中心。
棋子山山势平缓,主峰海拔1488米。山上松树成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经国家有关部门考察论证, 陵川棋子山为中国围棋发源地。棋子山方圆数十里之内,颜形成酷似班固《奕指》及《围棋辞典》所称的天然棋石俯拾即是。
景区以围棋起源地、箕子纪念地、度假疗养和森林避暑景观为特色,是融围棋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二、带原字的城市?
陕西的五丈原,太原市,白鹿原,咸阳原,
固原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秦置乌氏县。西汉置高平县。隋为平凉郡治。唐为原州治。明改固原州。清为甘肃省平凉府固原州治。1913年置固原县。1936年工农红军解放固原东北部地区,置固北县。1953年置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为首府。1958年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2001年,设固原市(地级)
固原一名的核心词是“原”字,搞清了“原”的由来,固原一名的语源就清楚了。关于“原”的由来,何光岳《原国考》认为原国起源于西戎,《史记·匈奴传》载:“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獂之戎。”獂戎为西戎一支,是渭水上游实力最强的西戎之一,战国初期这支獂戎还很活跃,屡次侵犯秦国,首领称王。《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元年……西斩戎之獂王。”可见最后一支獂戎是秦孝公时期被剿灭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置有獂道县,今属甘肃陇西县一带。陇西地区带“原(源)”地名都与之相关,如渭源、泾源、镇原、固原、海原等等。
堰风认为,最早的原国有多种说法,西周时可能同时存在两个原国,一个为姬姓,一个为商代遗留。据《散氏盘》铭文信息透露,散国与原国比邻,大约在今陕西宝鸡与眉县之间,这里提到的原国其实与西戎之獂戎及陇西地区所有带“原”地名一脉相承。这个原国很可能来自商代原国,臣服于周部族,《国语·晋语》载:“(文王)诹(zōu)于蔡、原而访于辛、尹。”是说周文王遇到大事就要向蔡公、原公咨询。这里的原公当为商代原国国君。
金文之“原”酷似“出水的岩洞”,后世之“源”即由此而来,意为“源头”,但这恐怕是引申之义,“原”之本义已经难以追溯。《说文解字》注厂部曰:“山石之厓,岩人可居。”故笔者以为,最早的原人当是山顶洞人,洞口有水则是生存的根本,金文“原”之形义当由此发展而来。原通獂,《山海经》记载“獂”为一种野兽,其鸣自詨(xiào),就是叫起来声音很大,可能就是豪猪,早期原人以狩猎野猪为生。
综上所述,固原一名的语源为:因古獂戎的原国地势险固或巩固原国之意而命名固原。
固原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东与彭阳县、甘肃省镇原县交界,西与海原、西吉两县为邻,南与泾源、隆德两县相连,北与同心县接壤,东南与甘肃省平凉市毗邻。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341公里。面积3914平方公里。人口52万。境内西南部为六盘山地,东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部为河谷盆地。最高峰云雾山,海拔2148米。河流有清水河、颉河、张易河。
三、龙门窟修建时间?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 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东西山上(龙门山与香山)。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四、由华北平原进出关中平原重要的关口是?
井陉关,井陉县西面太行山“井陉”之口,因此得名。古人谓其地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称井陉。实际上,“井陉”是太行山内一条隘道。
《吕氏春秋》、《淮南子》称“井陉”为天下九塞之一,所以它自古著名。井陉关,是就地域而言,即井陉县全境。它包括西故关、娘子关和东土门关。所谓“古称险要,固畿南一大关键”的说法和史载“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的羊肠一线之险,便是就此而言。而狭义的井陉关,一般则是指故关(又叫固关,汉唐时代及以前便曾设为关隘,屯兵宿戌。明正统二年修复,改名故关)后代又称固关,称呼不一,因时而变。因固关是西北入冀之锁钥,故有“依籍特重”的说法。
同时,狭义的井陉关,又多指土门关而言(现在的土门关在获鹿县境),《唐书·地理志》称:“镇州获鹿有井陉关,又名土门关。”所谓土门重地,东扼滹水燕赵,“而远通秦晋,诚东西之咽喉,而往来之冲要也。……几与潼关蒲坂等”的说法,便是指此而言。而故关和土门关,又统称为井陉口,即井陉关,不过是关分为二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 《辞海》(一九七九年版)称:“井陉关,又名土门关,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陉北井陉山上。”明显是错了。土门关不是在井陉县北,而是在县东,且是在今鹿泉市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