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到官员家,所有的家人都要出来迎接吗

E邮轮网 2023-01-24 15:37 编辑:连娟 295阅读

一、古代皇帝到官员家,所有的家人都要出来迎接吗

看情况的,皇帝出行有2种情况:公开或者微服。

公开出行按规模又分为小驾、法驾、大驾(由小到大)。

微服私访就看皇帝的心情了,有可能只带一个侍卫或者宦官,有可能带几个几十个。

先说微服的情况,微服,自然是不想让人知道,这种情况一般是皇帝要来和大臣谈私事,所以不用全家出迎,甚至大门都可以不开(古代礼制,皇帝、王侯或者大臣、钦差来访必须开中门/大门迎接)。

皇帝公开来大臣府邸,会摆小驾或者法驾卤薄(卤薄就是仪仗队、护卫队。大驾卤薄只用于祭祀天地)。这种情况下,负责皇帝出行的御林军将领或者宦官总管会提前通知大臣,并通知京城管理衙门,负责给皇帝车驾行进的大道垫上黄土(防止车辆颠簸),并派兵维持治安。大臣则需要在大门口搭建彩棚,以安置皇帝随行人员。皇帝要来的当天,大臣府邸要大开中门、侧门、拆掉门槛,大路口至大臣家中堂这段路中间用红毯铺上,并将主卧室和书房腾出来,按皇宫规格装修、摆设,供皇帝下榻,同时在大堂设香案,大臣全家沐浴,皇帝到了之后,大臣必须带领自己的儿子在大门外迎接,大臣家里的女眷在大门里面、大堂设香案的地方迎接。

二、清朝皇帝外出的时候内急怎么办

因为清朝没有厕所,所以朝廷议事的时候皇帝内急也会拉官服里面去,最终导致整个朝廷大臣被熏跑,皇帝的宝座粘屎了

三、古人出行如何携带印章?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与“死”近音(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音),遂改称为“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先秦及秦汉的印章多用作封发对象、简牍之用,把印盖于封泥之上,以防私拆,并作信验。而官印又象征权力。后筒简牍易为纸帛,封泥之用渐废。古代多用铜、银、金、玉、琉璃等为印材,后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后盛行石章。

隋代继秦代之后,由于印体加大,公印不像秦汉时代那样刊刻职官名而发给官吏本人佩带,而是转为发给以官吏为代表的官署,完成了由职官印向官署印的转变。公印不再佩带而变为匣装,置诸衙署。

印钮的设计最初以实用为主,用于穿绶带系于腰间,如瓦钮、鼻钮等。

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史记·项羽本纪》:“项梁 持守头,佩其印绶。”《旧唐书·裴度传》:“带丞相之印绶,所以尊其名;赐诸侯之斧钺,所以重其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兖州府﹞连忙委了本府经历厅,到峄县去摘了印绶,权时代理县事。”

四、为什么戏说乾隆的乾隆皇帝每次出行只带曹大人和春喜宝柱贾六呢

这只是小说和戏曲所为。其实乾隆皇帝每次出巡都带很多人,他喜欢排场,爱面子,虚荣心强。